
互联网贷款看似便捷,实则暗藏无数深坑。不良平台利用借款人急于用钱的心理,设下重重陷阱。认清这些套路配资开户,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步。
一、揭露不良平台的“四大虚假宣传手段”
1、混淆概念:日息?月息?年化利率?
话术:“日息万五”“每天一瓶水的钱”
真相:这听起来很低,但换算成年化利率(APR)却高达惊人的18.25%(0.05%*365)!他们刻意回避“年化”这一最科学、最全面的成本衡量标准,让人产生“很便宜”的错觉。
2、隐瞒真实年化利率(APR)
话术:“利率低至5%”
真相:这个“5%”很可能不是年利率,而是月利率甚至服务费率。根据监管要求,所有贷款机构都必须以明显方式展示年化利率(APR)。
3、作出无法兑现的“不实承诺”
话术:“百分百通过”“无条件放款”
真相:任何贷款都需要进行风控审核。“无条件放款”是吸引借款人点击申请的“诱饵”,一旦提交了所有个人信息,很可能被以“资质不符”为由拒绝,或者被导向一个息费更高、条件更苛刻的产品。
展开剩余62%4、伪装“公益”或“政策”身份
话术:“响应国家政策,提供普惠贷款”“政府补贴项目”
真相:这是利用公众对政府和政策的信任进行诈骗。正规的金融惠民政策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,绝不会通过陌生链接、私人电话或来路不明的APP推送。
二、“巧立名目”的收费花招
除了利息,各种费用才是让贷款“雪球”滚大的真正推手。它们通过分解收费,刻意模糊贷款的总成本。
管理费/服务费:这是最常见的“马甲”,本质就是利息的一部分。放款前扣除,就变成了“砍头息”。
担保费/保险费:声称由合作的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收取,但往往保费虚高,且与平台进行分成,最终成本仍由借款人承担。
权益费/会员费:声称开通会员才能享受低利率或更快放款。这实质上是变相抬高资金价格,即使开了会员,综合成本也未必真低。
三、四大“防身术”
1、先查资质,再借钱借款前,第一步不是填资料,而是查询平台资质。可通过官方网站、APP等渠道查询该机构是否持有正式的金融牌照。坚决不与无资质平台打交道。
2、紧盯“年化利率(APR)”APR是照妖镜。不问日息月息,只问综合年化利率是多少,并要求在合同中明确写清。看不懂APR,绝不签字!
3、细读合同拒绝“空白”和“口头”
逐字阅读合同条款,重点关注:
借款金额:是否与到手金额一致?
总成本:利息+各项费用总计是多少?
逾期罚息:如何计算?坚决不签空白合同,不信任何口头承诺,一切以白纸黑字为准。
4、理性借贷,量力而行,问自己三个问题:
我为什么非要借钱?
我未来拿什么还?
万一收入中断配资开户,有还款预案吗?树立理性消费观,杜绝“以贷养贷”,这是避免陷入债务漩涡的最根本方法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